公开时效: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 发布机构:校办公室 文件编号: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我校实现省级示范高职培育项目建设的第一年,也是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之年。学校将以“深化改革,提升水平”为工作总基调,以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培育项目建设为引领,重点抓好“六项改革”、“八项提升”的发展任务,奋力推动学校实现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新跨越。
一、积极推进六项改革,充分激发办学活力
(一)根据省级事业单位改革要求,认真完成学校各项改革任务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事业单位的改革。
(二)根据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培育项目建设要求,深化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
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发体系,打造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教育资源公共信息平台。
(三)认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
严格按照学校“四风”整改方案和任务书、时间表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建章立制,贯彻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四风”突出问题整改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定期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进一步总结深化、查漏补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四)进一步激活“两院两中心”统一运作的组织管理模式的活力
创新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用好用活“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两块牌子,建立健全宣传文化干部培训和文化产业研究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加快全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主基地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创新“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思路,全面提升服务地方和成果转化应用的能力。
(五)根据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要求,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继续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和聘后管理机制,探索研究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继续改革完善评聘、激励机制,完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大力实施 “3336”人才引进工程,加大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
(六)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遵循依法、科学、民主的原则,立足学校实际,按照高校章程的制定标准,加快推进学校章程修订完善工作;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完成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工作。
二、重点聚焦八项提升,增强综合办学实力
(一)以专业、课程建设为重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动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课程教学标准及主要实践环节的考核标准;推进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专业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构建特色鲜明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增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能力,大力提升毕业生“双证”的达标率。
(二)以培训学习为重点,提升教职工整体素质及管理服务水平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学习,继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水平,组织教学管理服务人员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学习管理知识、业务知识,强化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培训。
(三)以成果转化为重点,提升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继续加大与省内外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兄弟院校等单位的协同力度,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努力创建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推动学校科研团队建设。
(四)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提升安全稳定及后勤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灾害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完成新校区监控系统建设;认真开展各种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以消防、交通、食品饮水卫生等为主的安全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及后勤产业经营管理办法;抓好“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强学校水电气等消耗资源的管理。
(五)以过程监控为重点,提升校园建设及治理能力
进一步加强学校基建项目的过程监控,提高基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继续抓紧推进基本建设以及教学硬件条件配备工作;进一步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实施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工程。
(六)以廉洁自律教育为重点,提升廉政风险防控的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进一步建立制约和监督以权力运行为核心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防腐败机制体制;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七)以加强中心组和总支(支部)理论学习为重点,提升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干部政治水平
加强对党委中心组和党支部学习的督促、检查与考核;继续抓好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支部)、工会、团委、学校网站、校刊校报等阵地作用和“第一课堂”的主渠道功能,扎实抓好党的建设工作。
(八)以创新思路为重点,提升经营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尽可能发挥好“两院两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尽力挖潜办学体制的巨大能量,尽力激活“两院两中心”的巨大活力,奋力提升经营学校的能力和水平。